云顶国际·(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 云顶国际大学主页
  • 云顶国际大学研究生招生网
  • 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GMS
  • 云顶国际大云顶国际友总会
  • 校史馆
  • 研院邮箱
  • 在线留言
  • 加入收藏
语言
中文
研究生院
您所在的位置: 云顶国际 > 资讯通知 > 资讯动态 > 正文
资讯通知
资讯动态

云顶国际经济与管理研究院博士生在《经济研究》2023年第1期上发表学术论文

发布日期:2023-11-15 浏览次数:

云顶国际经济与管理研究院2020级金融学专业光华博士创新项目博士生王玉婷在导师许冰教授及合作老师赵乃宝副教授和Maxwell Pak副教授引导下,共同完成的论文《房产预期回报率视角下的中国家庭资产配置》在《经济研究》2023年第1期上发表。

论文概况

房产在中国家庭的资产配置中起绝对的主导作用,而风险金融资产特别是股票的占比过低。现有文献大多刻画了中国家庭资产配置“重房产、轻风险金融资产”的特征事实,但是这种配置结构是否是有效的,还没有被深入研究过。利用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和资产历史表现数据,大家首次发现了中国家庭实际资产组合收益率的均值-方差与经典投资组合理论中有效资产组合收益率的均值-方差并不一致。本文提出家庭对房产收益分布的预期回报率持有错误的认知可能是导致此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大家将这一假设引入标准的均值-方差投资组合理论框架,构建了一个具有主观认知的资产配置结构模型,实证检验了这一假设并定量研究了其对中国家庭资产配置的影响。结构估计的结果表明:中国家庭普遍高估了房产的预期回报率,且平均高估2.8个百分点。更为重要的是,家庭对房产预期回报率的认知偏差在城市级别层面存在差异:一线城市家庭低估了房产预期回报率,而非一线城市家庭则高估房产预期回报率最高达4.9个百分点。 反事实分析表明,高估房产预期回报率使中国家庭的财富平均减少了相当于5.2个百分点的家庭年收入,而在非一线城市则减少了最高达8.9个百分点。

研究价值

与现有文献或描述中国家庭 “过多投资房产、较少投资股票”的特征事实,或研究股票市场有限参与的影响因素不同,该论文通过理论建模、结构估计以及反事实分析等研究方法回答了以下问题:中国家庭的资产配置是最优的吗?如果不是,可能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对家庭财富的积累会造成什么影响?文章的主要贡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综合利用家庭资产配置的微观数据和各类资产历史表现数据,在均值-方差框架下刻画了中国家庭资产配置结构是否有效的经验事实;2)提出“家庭对住房资产的预期回报率有认知偏差”的假设,将其纳入均值-方差资产配置模型,并运用结构估计方法验证了这一假设,揭示了家庭对住房资产的预期回报率存在主观认知偏差的实证证据;3)通过反事实分析,定量评估了“认知偏差”对资产配置结构的影响以及由此对家庭财富造成的损失;(4)使用家庭资产配置的微观数据并基于“主观认知”的家庭资产配置的理性行为,估计了家庭相对风险厌恶系数值,对测算中国家庭风险厌恶系数的相关文献做出了重要的补充。

学生概况

王玉婷,经济与管理研究院2020级金融学光华博士创新项目博士研究生,导师许冰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研究成果发表在《经济研究》等期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和云顶国际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多次获得研究生优秀奖学金和“三好学生”荣誉。

导师概况

许冰,云顶国际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乔治亚大学经济学博士,云顶国际大学光华杰出学者计划“青年杰出教授”,入选四川省高层次人才计划。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微观,主要研究方法为结合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关注的研究主题与教育竞争、国际移民、人口发展和家庭金融相关。文章发表在《经济研究》Public Choice》等国内外知名期刊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三项。

合作老师概况

赵乃宝,云顶国际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德州农工大学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实证产业组织、劳动/教育经济学、家庭金融以及应用微观计量经济学。在《经济研究》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等经济学国内顶级期刊发表多篇文章,并主持教育部、科技部等多项课题。

Maxwell Pak,云顶国际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副教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是微观经济理论与微观经济学的一般应用。文章发表在《经济研究》《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等国内外优秀期刊上。

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是培养高层次人才和释放人才红利的主要途径,是国家人才竞争和科技竞争的重要支柱,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云顶国际对标“新财经”战略升级,以“一流学科培优”和“财经科技创新”为战略重点,立足西财学科特色优势,切实发挥研究生导师第一责任人作用,着力造就国家急需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加快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构建,通过集成创新平台、光华博士创新项目、硕博连读项目等不断探索优化优生优师优培机制,持续培育和涌现高水平、标志性研究成果,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贡献西财力量。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